申请免费试用
完善信息,立即试用
点击提交,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隐私声明》《网站协议》
提交申请
获取
隐私声明隐私声明隐私声明隐私声明隐私声明隐私声明隐私声明隐私声明
确认
网站协议网站协议网站协议网站协议网站协议
确认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我国完成高校20%学科专业调整
发布时间: 2025-08-29 09:33:41
浏览量: 120

   202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的上述目标,已如期实现。
   两年来,全国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撤销博士点27个、硕士点285个;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撤销和停招6638个;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撤销专业点8200余个。
   这些学科专业调整,有何亮点?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围绕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在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
   新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域国别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
   18个省份、97所高校已报送290份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任务书;
   加强战略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面向低空经济领域,打破三年一轮学位授权审核限制,支持有关高校设置相关目录外学科;
   增设国际邮轮管理、健康与医疗保障等29种本科专业;
   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启动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学科专业,为什么要动态调整?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始终依循知识逻辑和国家战略需要科学动态调整,极富中国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日益复杂、产业升级日益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朱秀梅介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产业人才队伍存在重点领域人才数量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不足情况,调整学科专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务实举措。
   在学科专业调整带动下,高校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直面新领域的“硬骨头”。
   “新学科不是对原有航空学科的‘复制粘贴’,低空领域的航空器、飞行环境、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以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为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闫晓军介绍,“我们发挥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管理等学科专业集群优势,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率先构建本博贯通的学科专业。”
   着眼未来,学科专业建设如何深入推进?
   “以超常规人才培养为‘起手式’,下好学科布局‘先手棋’,打好产教融合‘组合拳’……”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解得生动。
   设置新的学科专业,质量摆在第一位置。
   “学科专业不能凭空产生,一定要真正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备成熟的学科基础条件、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作支撑。”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介绍,总体看,我国学科专业划分相对稳定,遵循知识传承创新客观规律,相关课程和教材建设同步推进。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在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矛盾问题方面,教育部与相关部门正加快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瞄准“数量规模”“结构布局”“能力素养”适配,指导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栾宗涛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着力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发展的匹配度,促进改革成果转化应用。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联系我们
  • 市场合作:hz@kolahr.com
  • 产品咨询:0551-64213051
产品
  • 自助入职
  • 组织人事
  • 假期管理
  • 审批管理
  • 薪酬管理
  • 行政管理
  • 招聘管理
  • 智能报表
资讯
  • 新闻动态
  • 产品动态
关于
  • 平台简介
  • 专利证书
  • 联系我们
加入HR互动社群
  • 您将定期收获:
  •   行业资讯
  •   经典案例
  •   活动微课
添加微信快速入群
Copyright © 2024 可拉熊软件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公网安备34010202601960号 皖ICP备20240344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