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近日公布2023/24学年香港八所资助大学(俗称“香港八大”)的学士课程毕业生就业统计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八大毕业生平均年薪高达32.9万港元,即月入近2.75万港元,创下历年新高!
平均年薪32.9万,港八大毕业生薪酬又创纪录
最近,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布了2023至2024学年香港八所资助大学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调查。
结果显示,去年八大毕业生平均年薪达到32.9万港元,同比上升约4.8%,创下历年新高,相当于月入近2.75万元港元。
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香港高等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也表明整体薪资水平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
在2.1万名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毕业生中,有近1.84万人回应调查,回应比例高达87.6%。
其中,70.8%处于全职就业状态,16.8%继续升学,另有少部分毕业生选择兼职或临时工作,或处于失业状态。
最近香港大学也公布了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98.6%的毕业生已首次获聘,其中95.8%留港就业。
从行业分布看,工商界依然是毕业生的首选,占45.9%;政府部门吸引力明显提升,由去年的14.4%升至16.8%;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比则由23.3%微降至21.2%。
这样的就业成绩,和港大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冲到全球第11位的亮眼表现相呼应。
尤其是在雇主评价这一指标上,港大名列前茅,说明用人单位非常认可港大毕业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不过,在薪酬创新高的同时,全职岗位数量较上年减少超过9,400个,降幅高达38%,显示出市场吸纳能力有所减弱。
在失业率方面,八大毕业生整体为2.4%,同比微升0.4个百分点,创2019/2020学年以来新高。其中,港城大失业率最高达到5.4%,港科大与教大分别为3.2%和2.8%。
每周少于35小时或兼职/临时工的比例为4.2%,较上一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岭南大学最高为8.9%,港大、港科大、港理大分别为5.9%、5.2%、4.2%。
整体来看,2023/2024学年港八大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出薪酬创纪录、就业基本盘稳定的特征。虽然岗位减少,但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依然可观。
神科年薪54万
本次调查不仅揭示了各高校整体薪酬水平,还细分了不同学科的平均年薪与增幅,结果显示,学科选择对薪酬影响显著。
医科、牙科和护理科是薪酬最高的学科,平均年薪54万港元,每月约4.5万元,同比增约6.7%,继续稳居“神科”地位。
无论从绝对数值还是增长幅度来看,这类专业均遥遥领先,其优势在于技术门槛高、行业需求稳定且刚性强。
教育科平均年薪36.2万港元,虽较上一年下降3.5%,但依然位列第二,就业稳定性强,社会需求持续存在。
社会科学科平均年薪3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9.1%,涨幅在所有学科中最高,成为本年度的学科黑马。
其他学科比如商科与管理科平均年薪29.1万港元,同比下降1.36%,排名第五,过去商科曾一直是高薪专业的代表,如今也发生新的逆转。
文科与人文学科平均年薪26.9万港元,与上一年持平;
理科、工程科、科技科平均年薪有近2%的小幅上涨,虽然增幅有限,但在AI和科技发展趋势下,未来潜力不容忽视。
另外,香港科技大学公布了学校不同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情况,数据显示,跨学科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达到35,720港元,同比大增 21%,显著领先其他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平均月薪30,821元,同比增1.5%;工学院平均月薪25,679元,同比增2.6%;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平均月薪23,801元,同比增2%;理学院平均月薪23,112元,同比增2.9%。
从行业分布看,商界岗位薪酬最高平均月薪29,721港元,上涨2.4%,其次是工程及相关行业平均24,212港元,涨幅为1.3%。
医科类专业的高薪是预期之中,但社会科学的强势增长更引人关注。
专家分析,这类以人为本的服务业比如如心理治疗师、社工等难以被AI替代,因此具备较高的未来竞争力。
毕马威发布的《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也指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将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力。
相较之下,商科薪酬下滑可能反映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倾向于对应届生起薪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对于未来的申请人来说,如果希望毕业即有高薪保障,可以优先考虑医科、护理、教育、社会科学等人才稀缺且刚需的领域。
如果看重长远发展,可以关注工程、计算机、数据科学等未来高增长专业。
来源:三茅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